德国与美国虽然同为发达经济体,但其销售税(或称消费税)的制度设计大相径庭。对跨境卖家而言,了解两国销售税机制的区别,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市场准入成本与合规义务。
在德国,适用的是增值税制度(VAT),全国统一征收标准税率19%,部分生活必需品适用7%的优惠税率。VAT由每一个环节的企业预缴,最终由消费者承担。企业可通过进项税抵扣机制避免重复征税,从而确保税负只落在消费端。
相比之下,美国采用的是“销售税”制度(Sales Tax),其最大特点是由各州、县、市分别制定税率和规则,没有全国统一标准。目前,大部分州的销售税税率在4%至10%之间不等,而且并非所有商品都征税。例如,一些州对食品、药品免税。
更重要的是,美国的销售税只在“最终零售环节”征收,企业之间的批发交易不涉及销售税。而在德国,不论企业是否面向消费者,增值税都要进行申报与预扣。
对跨境卖家而言,德国VAT注册门槛较低,只要达到欧盟设定的远程销售额度或使用当地仓储,就需要注册VAT并报税。而在美国,自2018年“South Dakota v. Wayfair”裁决后,越来越多州推行“经济实质联系(economic nexus)”规则,即使没有实体办公地点,只要年销售额或订单量达到一定标准,也需在该州注册并缴纳销售税。
德国VAT体系统一、透明,但管理与申报要求较高;美国Sales Tax制度分散灵活,但合规成本在多州运营时显著增加。对跨境卖家来说,了解并规避各自体系中的税务雷区,是成功运营的关键。
